拈花/元觉诗
懒度庸人意,且拂明镜台。
我自拈花笑,清风徐徐来。
拈花湾的宣传口号——好好生活。很朴实的一句话,但却道出了当下人们心灵上最迫切的渴望,繁忙和焦虑让我们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,给自己一段淡泊宁静的时光,洒扫心地,除尽烦恼,回归本质,好好生活,重遇美好的自己!
拈花湾,为心而造!
灵山小镇·拈花湾,充满情怀的禅意小镇,座落无锡灵山太湖之滨,靠山面湖,与灵山大佛依山为邻。拈花湾,取名自佛教中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,昭示着佛祖对禅的参悟,禅意深厚,同时也缘于它所在的地块形似五叶莲花的神奇山水。
禅文化融入了整个小镇,精心营建的禅意生活社区,旨在以东方禅智慧,为世界倡导绿色禅生活,让心身愉悦,让情有所托,让智有所益,让思有所归。
拈花湾,因禅而名,由禅而起,得禅而乐,参禅而悟。
“净空、净土、净水”,“自然、人文、生活”,自然纯粹、天人合一,在一个会呼吸的小镇,追求一种身、心、灵的独特体验,感受无处不在的禅意生活和那份恬淡与闲适,来一场“心灵度假”。
一山一水,一草一木,一石一叶,一门一窗,一桌一灯,一杯一盏,鸟叫蛙鸣,彩云薄雾,处处氤氲着山水禅境独有的清宁与悠然,无处不禅意,无处不生活,在拈花湾,好好生活!
除了别致的景色之外,还有值得一看的是隐藏在街巷中的各式客栈,特别是其中设计别致的院落,以沙代水,以石代山,正是那禅意无穷枯山水写意庭院!
• 无处不禅意•
亭台楼阁小庭院,无一不精良,与禅文化浑然一体
历时5年倾力打造灵山小镇·拈花湾,遵循“会呼吸”的原则,独具禅意内涵,道法自然,就像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般,禅意与空间之美融为一体,一瞬便是永恒。
禅意的庭院:精巧细致,讲究造园意匠,极富禅意。院内的树木、砂石、天空、土地、雕像……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含着极深的寓意,从细微之处,就能读到匠心独运。
极简的东方禅意,从来不寄意于奢靡的堆砌,要的是朴素的本真,一扇木门,一座草屋,一棵桃树,一排木藤栏栅,一顶黛瓦,一隅苔藓,就已经逾越了都市的奢靡和繁华!
有的庭院中会摆放“小沙弥”,而“小沙弥”是佛教中对年龄不足20岁或其他初级出家男子的称呼,通常这些新入佛门的弟子,心灵最为淳朴,所以许多佛门场所都会用“小沙弥”的雕像来做摆设。目的大概就是让禅意世界感悟到每个人的心上。
居所最讲究的就是静中有动,所以拈花湾的小镇景观都要符合“会呼吸的”原则,就像这一切所有的物体不是搬来的,而是像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。
/ 栏栅 /——大巧若拙 重剑无锋
在村野里,栏栅是再简单不过的,但是在拈花湾,却是非常复杂的一道工序。首先是用材,必须选用最上乘的毛竹,在全国各产地精心挑选,还有经过非常复杂的工序进行测试和加工,其次做这些活的工匠师傅也很有讲究,同样也是在产竹地寻找最好的师傅来做。最终将禅意、质感、美感、韵律、功能多方面融合到一起,做成小镇如此静美的栏栅。
这里的竹篱笆搭建,普通竹篱笆建造有二十九道标准工序,竹丝竹篱笆有四十三道标准工序。
/ 苔藓 /——细微之处 可见大节
在拈花湾的庭院里、池塘边上、小溪畔、树根处的苔藓,应该是最难以引人注意的,然而却是营造禅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。苔藓受空气、阳光、水分、土壤酸性等多种因素影响,大面积移植后很难自然成活,这也注定拈花湾的苔藓铺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和建造栏栅所使用的毛竹一样,苔藓也是搜集于全国各地的大山里,譬如天目山、雁荡山、武夷山等生态环境极好的地区,还专门请了农学教授专家们来研究如何移植及培育生长。实在不得不佩服,连最细微的苔藓都如此煞费苦心,可见拈花湾的用心十足,这或许正是禅意里对极致的通彻表达!也重要明白,为什么拈花湾是一个“会呼吸的”小镇。
最细微的苔藓都用心十足,这或许正是禅意里对极致的通彻表达!于细微之处见大节!
到了夜晚,湖畔的种植庭院也被灯光渲染的五光十色,搭配上周围雾森缭绕的云烟和伴着梵音的水幕影像,顿时让人如临仙境。如果是在开满樱花的河岸,在灯光的渲染下就会变的美轮美奂。樱花林深处,点点星光拼缀而成的隧道分外引人注目,穿梭其中如银河般绚烂。
不过要注意的是,拈花湾的夜景效果是一大亮点,可是许多造景在夜晚才能显露风采,在白天看起来那些灯光装置就略显突兀。所以,有想去的朋友们选择好时间段去,这样就不会失望啦!
拈花湾将禅的智慧融入当下生活,有对生活禅意的最好诠释和弘扬。
阿兰德波顿在《身份的焦虑》中说,“深刻的焦虑感已经攫住整个世界的心灵”。
人生,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,一次充满禅意的旅行,去感受心境的超脱,遇见生命的辽阔!